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新中医》 > 1999年第7期
编号:10288050
加味泻心汤治疗轻中度上消化道出血38例临床观察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新中医》 1999年第7期
     作者:刘丰

    单位: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,广州市大德路111号(510120)

    关键词:胃肠出血;中西医结合疗法;泻心汤;治疗应用;止血药(中药);治疗应用

    新中医990719 我科在1995年1月~1998年5月共收治38例轻中度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,采用加味泻心汤治疗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现小结如下。

    1 临床资料

    38例中男22例,女16例;年龄最小16岁,最大78岁,16~30岁12例,31~45岁15例,46~78岁11例;发病时间最短2小时,最长5天;单纯黑便12例,呕血伴黑便26例,有24例伴有上腹疼痛。所有病人均经纤维胃镜检查而确诊。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,胃溃疡5例,复合性溃疡5例,急性胃粘膜病变2例,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,胃癌2例。按1988年青岛会议中医血证急症诊疗规范分级标准属中度出血(出血量500~1000 ml)6例,属轻度出血(出血量100~500 ml)32例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 治疗方法

    加味泻心汤组成:黄芩12 g,黄连9 g,大黄6~9 g,牡丹皮、生地黄、紫珠草、蒲公英各15 g,甘草6 g。

    加减法:上腹痛明显加延胡索12 g,救必应15 g,五灵脂9 g;泛酸明显加浙贝母12 g,煅瓦楞子24 g;脘闷不适加陈皮6 g;伴头晕心悸者加黄芪24 g,阿胶(烊服)12 g。每天1剂,复煎,上午服头煎,下午服再煎,凉服。所有病例加服三七粉、白及粉各3 g,每天2次冲服,并根据病情给予静滴5% GNS和10% GS,每天输入液量约1000~2000 ml。

    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

    3.1 疗效标准 根据《内科急症规范》中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临床痊愈:1周内呕血及/或黑便停止,大便隐血试验连续3次阴性,出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;显效:1周内呕血及/或黑便停止,大便颜色转黄,大便隐血试验(+),出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;有效:1周内呕血及/或黑便明显减少,大便颜色转黄,大便隐血由(++++)转为(++),出血症状略有改善;无效:经1周治疗后仍呕血及/或黑便,大便隐血试验无明显好转,出血伴随症状无改善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3.2 治疗结果 临床痊愈28例,显效6例,有效2例,无效2例。总有效率94.7%。

    在38例患者中,36例均在1周内止血,平均止血时间4.5±1.3天,另有2例(其中1例为急性胃粘膜病变,1例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)分别在入院后第2、3天突然病情加重,出现休克而加用洛赛克、立止血和输血,故属无效。

    4 病案举例

    张某,男,41岁,工人。因呕吐咖啡样物1次,黑便2次于1996年5月5日上午来我院急诊。行紧急胃镜检查,诊断为复合性溃疡(活动期)而收入院。查血常规:RBC 2.8×1012/L,Hb 85 g/L。患者除呕血和黑便外,并伴有气促,口干苦,小便黄,舌红、苔黄干,脉弦数。证属胃火炽盛,迫血妄行。法当清泻胃火,凉血止血。用加味泻心汤。处方:黄芩12 g,黄连、大黄各9 g,牡丹皮、生地黄、紫珠草、蒲公英各15 g,甘草6 g。另服三七粉、白及粉各3 g。每天1剂,复煎,分2次凉服,并静滴10% GS 1000 ml,第2天无呕血,大便颜色黄黑色,第3、4天及第5天大便均为黄色烂便,潜血均阴性。症状稍有改善,继服原方加黄芪、太子参各12 g,益气养阴以善其后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5 讨论

    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机为火热内盛,迫血妄行,一般予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剂多可获效。如出血量较多或久病体虚,则可因耗气伤血而表现为气血两伤,心脾两虚,甚至出现气随血脱、气血两亡的情况,也就是说气血两亏、心脾两虚是上消化道出血失治、误治的必然转归。故止血尤其重要,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。泻心汤专治心胃火热炽盛之吐血、衄血。加味泻心汤方中大黄、黄芩、黄连苦寒清泄,直折其热,逐瘀血;牡丹皮、生地黄、紫珠草清热凉血止血;蒲公英清热;三七、白及加强止血作用;甘草调和诸药。

    我们也观察到服用加味泻心汤后部分病人可出现轻度腹痛、腹泻,腹泻一般每天1~3次呈糊状,对于这类病人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,可适当减轻大黄的用量。另外汤药凉服较温服效果较好,凉服可以帮助收缩出血部位的血管。如出血时间较长或平素体质较弱的病人在血止后要适当补气补血,调理脾胃功能以善其后。

    (收稿日期:1999-01-28)

    , 百拇医药